摘要:風軟花香四月天,春光做伴好讀書。近日,由省委宣傳部、省文旅廳、讀者出版集團主辦,平涼市委宣傳部、市文旅局、市新華書店承辦的平涼市首屆精品圖書展銷會開展。
近日,平涼市崆峒區(qū)西大街小學學生表演課本情景劇,迎接“世界讀書日”。(通訊員吳希會)
風軟花香四月天,春光做伴好讀書。近日,由省委宣傳部、省文旅廳、讀者出版集團主辦,平涼市委宣傳部、市文旅局、市新華書店承辦的平涼市首屆精品圖書展銷會開展。
擴大優(yōu)質內容供給 干部群眾共沐書香
走進展銷會主會場平涼市全民健身中心體育館,這里展陳了由省新華書店集結的近4萬冊精品圖書及320余種文創(chuàng)產品,特設“甘版圖書”“少兒閱讀”等27個主題展臺,琳瑯滿目的圖書讓到場市民目不暇接。
正在購買書籍的平涼市民卜雨欣說,展銷會全場圖書3至6折惠民銷售,希望以后多舉辦這種活動,非常有益于心靈的成長。
借閱室、兒童閱讀體驗室、盲人閱讀室……在平涼市圖書館,21個對外服務窗口免費開放。市民指尖輕點,即可享受數(shù)字閱讀帶來的全新閱讀體驗。
“我們堅持以數(shù)字閱讀助推全民閱讀迭代升級,不斷豐富讀書場景,打造數(shù)字圖書館和VR、人工智能網上圖書館,數(shù)字圖書資源總量達到500萬冊。”平涼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,2024年接待讀者30萬人次,持卡讀者共計1.73萬人,8家圖書館分館、流通站及新型閱讀空間流通圖書4000冊(次)。
平涼市不斷優(yōu)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,推動優(yōu)質閱讀資源直達基層。近三年,累計籌措資金130多萬元,為各級圖書館采購新書10.4萬冊,為農家書屋和社區(qū)書屋配發(fā)書目7.4萬冊,購買中國知網數(shù)字資源22萬頁,全市館藏圖書達122萬冊,數(shù)字圖書資源總量達500萬冊。
構建便利服務體系 打造24小時閱讀空間
相比書店、圖書館,平涼市涌現(xiàn)出的許多新型公共文化空間,因借閱更為方便快捷,深受大眾喜愛。
周末,位于靜寧縣東苑小區(qū)的24小時城市書房里,不少家長和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,在氤氳書香中盡享閱讀樂趣。
靜寧縣圖書館館長薛麗說,目前,全縣建成3個24小時城市書房,讓居民就近享受閱、借、讀、聽、視全方位的服務。
閱讀,不僅限于城市。
春風攜花香,沿著蜿蜒的山路走進崆峒區(qū)崆峒鎮(zhèn)西溝村,這里矗立著一座農家書屋——文冠書苑。一排排書架上各類圖書整齊擺放,人們或在書架旁專注選書,或圍坐在書桌旁沉浸閱讀。
西溝村村民翟福是書苑的??停f到農家書屋,他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:“有了文冠書苑,村里的文化氛圍更濃了。通過讀書,我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鄉(xiāng)村旅游業(yè),現(xiàn)在年收入7萬多元!”
平涼市大力完善全民閱讀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,累計建成各級圖書館分館21個、流通站142個、農家書屋(社區(qū)書屋)1516個、城市書房11個(24小時書房3個)、圖書漂流站點45個、公共閱報欄156個、機關職工書室和圖書室163個,打造商超車站、賓館酒店、銀行網點圖書角和小區(qū)智能微圖書館等各類閱讀微空間220個。
開展多元閱讀推廣 引領全民閱讀風尚
近日,平涼市實驗小學五一班的同學們身著各式古典服裝,用生動傳神的表演,演繹《三國演義》《紅樓夢》等名著的經典片段,贏得臺下師生的陣陣掌聲。
“這次課本劇表演,是同學們自編自導自演,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融入創(chuàng)新元素,賦予經典新的生命力。”平涼市實驗小學校長茍琪瑞說,開展課本劇展演旨在通過生動活潑的舞臺表演,讓學生深刻理解名著內涵,提升文學素養(yǎng),鍛煉團隊協(xié)作和藝術表現(xiàn)能力,進一步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豐富校園文化生活。
好書漂流、故事分享會、童話劇表演、書市交流會……在崆峒區(qū)西大街小學,以“瑯瑯書聲浸校園,濃濃書香潤心靈”為主題的“讀書月”系列活動正在火熱開展。
“‘書市交流會’很有意義,我可以用已讀過的舊書籍進行交換或售賣,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許多書籍,我還看到很多名人傳記的手抄報,了解到更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。”五七班學生于洋說。
近年來,平涼市各級學校積極開展“典耀中華”主題讀書行動、校園讀書節(jié)系列活動、“我的書屋·我的夢”農村少年兒童閱讀實踐;各級工會、共青團和婦聯(lián)組織開展“閱讀經典好書 爭當時代工匠”主題閱讀、“青年夜校”讀書沙龍、“女性領讀者”推選活動;市圖書館開展“播撒閱讀種子·建設書香平涼”活動;市博物館開展“行走的閱讀”系列研學活動……
同時,各級深入開展全民閱讀“七進”活動,創(chuàng)新開展讀書日、讀書周、讀書月、閱讀季活動,圍繞時間節(jié)點開展各類全民閱讀活動,推動建設書香之家、書香社區(qū)、書香校園、書香單位、書香軍營,涵養(yǎng)書香平涼新風尚。(記者田麗媛)
編輯/趙俊陽